九游会J9·[china]官方网站-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厚望嘱托
——中铁隧道局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施工纪实

来源: 时间:2022年07月05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12、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习总书记点赞成昆铁路青年的忠诚和担当

  “3、2、1,起爆!”

  6月21日8时08分,随着中铁隧道局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项目党支部书记刘乾的一声令下,雷鸣般的爆破声回荡在洞中,最后一米岩体轰然倒塌,全长21.775公里的小相岭隧道宣告胜利贯通。

  早就等着见证这一光荣时刻的建设者们高举着彩旗,朝着对面射过来的光亮冲去。昔日紧张有序的掌子面顿时变成了欢腾的海洋,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在隧洞里久久回响。

  “整整2200多天啊,九游会J9·[china]官方网站-真人游戏第一品牌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厚望嘱托,终于打通了小相岭隧道!”项目经理罗先刚长舒了一口气。

  小相岭隧道的贯通,标志着新成昆铁路所有隧道全部贯通,也预示着新成昆铁路这条崭新的致富快线呼之欲出。

  忠诚担当铸就新成昆精神底色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此时正值小相岭隧道施工最为艰难的时刻。全体建设者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汲取了坚守奋斗的力量。20余名青年党员自发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情况,并表达了立志传承老成昆铁路精神,建设好新成昆铁路、助力大凉山脱贫致富的愿望。

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项目青年党员给习总书记写信

▲小相岭隧道项目部青年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他在会上提到了这封信,并说道:“他们的来信让我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和忠诚,读了很欣慰。”

  饱含深情的祝福,承载厚望的嘱托,激励着上千名中铁隧道局建设者坚守在大凉山,奋战在小相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一米一米往前掘进。

  在小相岭隧道施工建设的2200多个日夜里,共遭遇超过17个西湖水量的超大涌水,不同规模、不同种类的坍塌、岩爆、溜坍、大变形累计100余次,其中涌水是最大的“拦路虎”。

  2018年10月7日18时20分左右,小相岭隧道重要辅助坑道平导突发涌水,喷泉样的地下水翻卷出巨大的浪花汹涌而出,瞬间形成一道洪流。

  “不好!涌水了!涌水了!”工人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大家赶紧撤!”守在现场的生产副经理宋昭海见状一边高喊,一边安排车辆组织大家撤离。突发的大涌水,像一条瀑布,在掌子面蔓延开来,越来越大的涌水毫不留情地吞噬着地面上物件。两个小时后,涌水量已经达到6万立方米,完全超出了抽排能力。掌子面很快就变成了一块汪洋,无情的涌水淹没了整条隧道。

  “水灾就是命令!”为保障项目人员安全,尽可能地保护财产不受损失,得到涌水消息的项目部领导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火速成立抢险应急指挥部,党员自发成立抢险党员突击队,和全体后勤人员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奔赴涌水一线进行抢险救灾。

  由于隧道内的涌水是来自地下水系,寒凉异常。尽管穿着橡胶雨鞋,但大家伙的双脚很快被冻得麻木,泥浆与隧道内的渗水混淆在一起把抢险人员浇了个透心凉。但是大家还是勇猛地地冲锋在前,从泥里冲进水里,抬着小型的设备,推着大型的设备,又从水里爬回泥里,拆拆装装、装装拆拆……

  最终经历了两天一夜才把设备抢出来,抢险者们用泡得发白的手和冻得麻木的脚,抢回了大部分设备,也将灾害直接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在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小相岭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岩溶暗河,涌水量累计已超过2亿余立方米,相当于17个西湖水量。项目部坚持“治岩先治水、治水先泄压、泄压先排水”的原则,通过采取探水、泄水、排水、分水等多种举措,改善了围岩地质条件,大大降低了风险发生的频率和规模。

  与此同时,项目部还采取大型机械化配置配套,提高施工功效,通过快速打通平导,实现排水、泄水,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隧道施工高质量推进。

  “为了这个涌水,我也算是白了头,这个隧道治理下来,我也成了半个治水专家了。”项目部土木总工杨海航说。

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正式贯通。(中铁隧道局 杨舒,6月21日摄)

▲小相岭隧道贯通现场。

  作为85后青年,杨海航是小相岭隧道项目占比67%的青年人中的一员,在6年多施工时间里,青年员工成为建设力量中不容小觑的主力军。为了工程安全、质量、施工进度,大家竭尽全力,特别是2021年,面对严峻的进度压力,项目部成立了以各部门青年为主导、针对各项施工难题攻关的青年突击队、党员先锋岗,开展了“党建引领做表率,生产自救保施工”“共学党史践初心,戮力攻坚解难题”“奋楫笃行勇担当攻坚克难保贯通”等主题活动,先后攻克了正洞作业面岩爆、湿喷机回弹量大、凿岩台车功效低、防火度汛、长大隧道通风难等难题,极大地提升了施工工效,取得了隧道出口平导月进度达270米的可喜成绩,用实际行动让“忠诚担当”底色在大凉山深处闪闪发光。

  半个世纪的接力奋斗

  1964年,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成昆铁路要快修”的号召,36万军民赶赴老成昆线,老一辈中铁隧道人进驻大凉山,承建了老成昆铁路最难、也是最长的隧道——沙木拉达隧道。

  全长6383米的沙木拉达隧道,是我国铁路建筑史上时间最早、跨度最长、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之一,有“空中铁道”和“成昆咽喉”之称。

  “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飘雪花,七月穿棉袄”是当时沙木拉达隧道恶劣施工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正因为环境如此恶劣,修建沙木拉达隧道过程中,先后有352名烈士长眠于此。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成昆铁路已不能满足西南地区快速发展的需求,新成昆铁路应运而生。也许是缘分使然,也许是使命传承,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换了年轻时的模样,带着同样的青春与激情又回来了。2016年,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正式动工。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些水。跟老成昆铁路沙木拉达隧道相似的是小相岭隧道所处的地质情况:线路穿越横断山系东列山脉的大雪山和大、小凉山以及小相岭等山岭,区域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施工面临涌水、涌砂、塌方、活动断裂、断层破碎带、软岩大变形、岩爆和高地温等众多工程地质难点。

  不同的是小相岭隧道的长度是沙木拉达隧道的近4倍,从设计到施工都有更高的要求。

  虽然早已不是钢钎大锤时代,但如同“地质博物馆”一样的艰难条件和21.775公里的超级长度给隧道施工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

  小相岭隧道的建设者们毅然决然地接过先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精神旗帜,仅用短短四个月,2016年5月在峨米段16家单位中实现了第一家隧道进洞施工,2016年5月第一家通过业主标准化验收,2017年3月第一家承办成都局现场观摩会,打响了重返成昆线的第一枪。

  “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但是相比我爷爷那时候,还是好多了,没有理由干不好。”作为“隧三代”的项目工程部副部长郑冬冬说。

  工程一开工,郑冬冬便随着一纸调令来到了大凉山这方热土。当他把要修建新成昆铁路的消息告诉爷爷时,曾经参与修建老成昆铁路沙木拉达隧道的爷爷老泪纵横,给他讲述了很多修建老成昆铁路的故事,并叮嘱他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尽自己最大努力修建好新成昆铁路。

  据了解,在小相岭隧道的建设工地上,共有30多名老成昆铁路建设者的后代在接力传承。

  梦想绽放在索玛花开的世界

  庞庆龙是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也是第一批进入小相岭隧道施工现场的人员。他的爱人杨舒6年前还是一名为了家庭团聚而跟随他来到小相岭隧道项目部的劳务工。

  6年的大山生活,庞庆龙从那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变成了胡子长了没功夫剃、头发长了没时间理的糙汉子,杨舒也从一个娇弱姑娘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隧道人。

  如今随着小相岭隧道贯通,一部分建设者要调往其他工程项目。庞庆龙就是其中一员。面对分离,杨舒纵然心中有万般不舍,还是毅然决定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经过6年努力,她早已锻炼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隧道人。

  像杨舒这样为爱千里追随,努力和丈夫并肩作战的隧道人,还有很多。小相岭隧道工程建设的6年期间,最高峰时参建人员达到1800余人,夫妻双方以及父母孩子跟随到工地生活的家庭就有100多家,20余名“成昆宝宝”在工地出生。

  建设者们奋斗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线,他们的家人也默默地在身后支持着他们。他们为祖国的大家,他们的家属为他们的小家,诠释着你在家就在的温馨。

  在新老成昆的世纪传承中,全线最长、施工最难的小相岭隧道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见证着老成昆铁路这条“英雄铁路”绽放新生。从1096公里压缩至865公里,新成昆铁路采用“截弯取直”的方式,将线路长度缩短了236公里。全线建成通车后,成都到昆明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缩短12个小时,对疏解既有成昆铁路运输压力、增运增收,以及带动沿线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无论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流血牺牲的老成昆精神,还是视忠诚与担当为使命的新成昆品质;无论是老一辈隧道人家属至死不渝的守护,还是新一辈隧道人家属无怨无悔的追随,都是为了祖国四通八达的交通事业,为了早日实现“让大凉山人民脱贫致富”的世纪梦想……杨小树余纪伟